构建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

来源:生态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已经进入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生态学视角去思考和把握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审视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构建生态课堂,成为一个

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已经进入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生态学视角去思考和把握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审视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构建生态课堂,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李森在《课堂生态论》中指出:生态课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完善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成熟的舞台。生态课堂应该符合教学主体的生命成长特征、遵循教学规律的一种课堂形态,是由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组成一个教育的生态系统。

本文认为,生态课堂是指以教师、学生为主体,关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发展途径,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相长与师生共同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天性,旨在让学生在一个生态和谐美好的环境下,主动自在地探索知识、获取能力,进而多元化地促进学生和谐共生发展、健康成长。

一、生态课堂的基本内涵

生态课堂是以教育生态理念为指导,依据课堂生态系统运作的内在规律,对生态课堂现有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和协调利用的前提下,构建的一种相对稳定、全面综合、人性化的课堂管理程序与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反思完善的范式。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成事育人”为核心取向。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主动开发其教育价值,不断追求高品质的课堂生活,让课堂教学成为一项又一项生态教育活动,启迪生命智慧。二是以“培育自觉”为教育基础。通过构建生态课堂,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去启迪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养成他们在遇到事情时积极主动思考、自觉行事的习惯。三是以“交往共生”为教育方式。教师与学生是生态意义上共生共荣的关系,课堂中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不是独立意义的个体,都会在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

从生态视角上理解,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是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主体与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方法的统一体。

(一)生态课堂教学环境。积极的课堂环境本身通常被认为是在教育上的理想目标。包含物理、社会、心理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具有重要的陶养作用和教育价值。心理学家勒温曾用一个公式表述了人的行为规律:B=f(PE),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人的因素,E表示环境因素,f表示函数符号。其意表明,人的行为是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课堂生态系统中,除了师生本身的因素之外,生态课堂环境是教学成败的另一重要因素,对师生行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生态课堂主体互动。生态课堂把课堂活动视为师生共同的生活形态。教师与学生是生态课堂主体,教育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从生态学意义上看,教师与其提供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精神环境,这种环境与学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形成师生的互动关系,共同决定着班级教育教学的成效。传统模式下的师教生学将让位于应然模式下的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生活共同体”,在教学中和谐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是师生之间共生关系的形象写照。

(三)生态课堂教学目标。生态课堂教学目标不再以单纯的升学考评为指向,重点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上。生态课堂致力于把教学目标演绎为生活目标,把教学情境设置为生活氛围,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在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进而引导启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和素养,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与身心自然及社会的和谐整合。

(四)生态课堂教学方法。生态课堂倡导体验式教学、问题情境式教学及多种形式的协作学习,以实现知识从书本到实践应有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反馈矫正与归纳总结的环节,以此帮助学生矫正错误理解、引导学生回归正确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学习。

三、生态课堂的实现策略

根据调查访谈,发现当前多数课堂管理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环节松散;教室缺乏生态设计,新式多媒体运用缺乏;班风不良,学习氛围不佳,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缺乏积极性等。针对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构建生态课堂的相应策略,倡导教师向着创造性、多样性、互动性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师生沟通合作,活跃课堂气氛,共同构建良好的生态课堂。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网址: http://www.stkxzz.cn/qikandaodu/2020/1010/355.html



上一篇: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第二站公众开放日活
下一篇:负离子口罩,防霾新神器

生态科学投稿 | 生态科学编辑部| 生态科学版面费 | 生态科学论文发表 | 生态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