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生态发展 ——谈谈网络环境下的阅

来源:生态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究竟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高效阅读,让阅读生态发展呢?下面我以整本书《中国古代寓言》阅读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 一、利用网络,创设原始生

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究竟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高效阅读,让阅读生态发展呢?下面我以整本书《中国古代寓言》阅读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

一、利用网络,创设原始生态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愿望

生态语文阅读强调阅读环境的原生态。也就是说,我们在引导孩子阅读时,不要把功利性放在第一位,而应该从孩子的阅读感受出发,为孩子创设一种无拘无束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抱着一种无欲无求的阅读心态,从而进入无我无他的阅读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投入其中。

在孩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之前,就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给他们推荐了一些寓言故事网,孩子们可以在玩耍的时候,晨练的时候或是与家人外出坐在车上无聊的时候,都可以打开来听一听,在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走进寓言故事中,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对寓言故事的兴趣,为后续的阅读开了一个好头。

二、整合信息同,引导动态真实的文本对话,品味寓言智慧

当然,对寓言故事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应该深入其中,真正领会故事的寓意,并用故事里的智慧看待事物,学会生活。

(一)“百科”先行,紧扣寓言知特点

要读好寓言,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寓言。孩子们之前在课本上已经学了不少寓言故事,对寓言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但是,对三年级孩子来说要总结出寓言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我展示孩子们课前在“妙懂百科”里搜集到的视频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行简介,孩子们在简洁生动的介绍中,很快便认识到寓言故事以事喻理的特点,为深入理解寓言奠定基础。

(二)自创动画,巧设情境得“密码”

多读书不如会读书,所以阅读的方法很重要,那么,这本书的阅读密码是什么呢?书的前面有一段“名师导读”,但是太长,孩子不容易理解。于是,我设计了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的形式,把它用PPT动画的方式,讲出了阅读的方法:阅读里要注意三个阅读要要点(细读获感悟,生活多思考,品味感知美),两个知识要点(领会写作特点,积累学会运用),一个成长要点(品味寓言智慧,学习自我成长)。

这段自己录制的对话语言表达简洁,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化繁为简,清晰明了。送给孩子一把打开寓言故事的阅读“密码”,孩子们阅读的兴致更高了。

(三)整合信息,激活思维明智慧

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主动地去发现,去感悟,去创新,并能根据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生成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习者的思想和智慧达到整个学习者共享,那么课堂才算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成。

《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故事比较多,用一节课读完所有的故事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孩子真正与文本发生对话,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好一个文本,通过对一个文本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从众多文本中我选取了《防患于未然》这个故事,先给孩子们放动画版的视频,为孩子提供生动的教学情境,随后再让孩子们在自己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下子,孩子们思维的大门打开了。有同学说:“故事中的主人由于不听别人的劝告,结果差点酿成了大祸,直到后来,他才明白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应该加以预防。”也有同学说:“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对于别人的忠告,我们要虚心听取,心存感激。”还有同学说:“在灾祸没有发生之前就开始做好预防,以防悲剧发生。”大家自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谈看法,说观点无论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还是从广义的角度去强调,都从根本的阐明了这则寓言的寓意——君子当思谋远虑,事成之后,就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弊端,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措施。

当然寓言故事中的智慧不只是用来读的,而是要拿来用的。“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联想到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不断的改正缺点,修正自己。当讲到这次席卷全国乃至波及世界的新冠病毒,大家的讨论更加热烈了,他们结合自己在从抖音上看到的消息,从头条上了解的信息,以及各大新闻媒体对这次疫情的报道,开始讲个没完没了。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网址: http://www.stkxzz.cn/qikandaodu/2021/0113/586.html



上一篇:把握四“心” 实施结构化教学
下一篇:让学会活动跟上时代步伐──广东省生态学会2

生态科学投稿 | 生态科学编辑部| 生态科学版面费 | 生态科学论文发表 | 生态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