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佛山:挺起生态脊梁

来源:生态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坚持不懈走绿色发展道路。图为佛山禅城半月岛湿地公园。 佛山云勇林场。 步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的罗南隆庆村,古榕、流水、石路斑驳,黄发垂髫嬉戏无间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坚持不懈走绿色发展道路。图为佛山禅城半月岛湿地公园。

佛山云勇林场。

步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的罗南隆庆村,古榕、流水、石路斑驳,黄发垂髫嬉戏无间,这个村刚刚当选为“2018中国最美村镇”。

这里既有李海鹰笔下“弯弯的月亮”传统农业社会的岭南乡曲,更有历经工业化的绿色和谐。

40年前,罗南村是佛山陶瓷工业集体经济率先发力的“老先进”。40年后,“老先进”转身成“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中国最美”。

过去的40年,是佛山城市产业高歌猛进的40年,也是佛山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中逐步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40年。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佛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佛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宽度、高度和深度。

佛山在产业、城市的凤凰涅盘中挺起生态脊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高质量协调发展。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评价说,佛山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不是对工业文明进行的局部修复,而是整体结构的改革和运营模式的再创。

坚守与进击??

绿色生态与两万亿元工业共舞

在珠三角工业大市佛山的腹地,有一个“珠三角的塞罕坝”云勇林场,一代代林场人筚路蓝缕,人工打造出一片3万多亩的绿色林场。这是佛山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坚守住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绿肺”,还是工业文明与生态平衡发展的精神坐标。

20年前,当美国科学家伍德罗·克拉克把研究的视野对准东方,他预测,中国将以区域为基础,提供绿色发展的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

1983年,佛山东平河畔的佛陶集团“五车间”,从意大利引进年产30万平方米的彩釉砖全自动生产线正式上马,揭开中国现代建陶工业大发展的序幕。

1993年,杨英才从景德镇陶瓷学院南下,他看到了“阿娇摇着船”的水乡浪漫,“桑茂、蚕壮、鱼肥大”桑基鱼塘的勃勃生机,还有改革开放大潮中佛山工业的勃勃生机。

今天,已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头衔的杨英才,在佛山市三水区南丹山脚的小村庄,把南丹山的泥巴捏到了英国珍宝博物馆;他的校友、香云纱设计师李晓雯,几乎把全部时间沉浸在顺德“桑基鱼塘”边的南风晚照中,寻找香云纱“植物染”最原始、最绿色的魅力。

绿色生态既赋予“佛山制造”灵感,更融入“佛山制造”的基因当中。

建陶企业蒙娜丽莎集团近日前往北京,领取中国政府质量奖提名奖,这是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这家企业与西樵山国家5A级景区的直线距离只有4公里。

陶瓷企业能不能和5A级景区相融共处?这是能否转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最现实命题。在持续的投入和绿色转型中,蒙娜丽莎的陶瓷薄板可以节约传统瓷砖资源的75%、减排64%,现在,“企业排放口附近的植物,可以正常抽芽”。

西樵纺织产业集群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绿色智造”。西樵镇内近千家纺织企业,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供应工业用水、统一供应工业用蒸汽、统一集中工业污水处理。正是纺织产业链的持续、绿色、健康发展,西樵纺织产业基地正在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园区。其背后,佛山工业技术改造连续四年总量位居广东省首位,累计超过一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技术改造。

2017年10月,佛山摘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国内森林生态建设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鲁毅说。佛山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一个制造业大市坚持不懈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还让佛山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城市发展起点。

张孝德一直关注佛山的生态文明建设。他说,在走向绿色产业发展中,佛山走在全国前列。既有云勇精神这种坚守,又有率先遇到问题、率先破解问题的改革创新力量。

平衡之道??

全民动员形成绿色发展“共同体”

2003年的一天,佛陶集团摄影师潘炳森,站在东平河上的石南大桥,把镜头对准了“中国建陶第一镇”南庄镇,林立的陶瓷喷雾塔是这一片区最显眼的建筑。

欧神诺陶瓷董事长鲍杰军说,资源、能源和环境,成当时制约行业发展的三大因素。这一时期,陶瓷产业能耗一度占禅城全区能耗的40%。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网址: http://www.stkxzz.cn/zonghexinwen/2020/1019/407.html



上一篇:数字创新智库在京成立 赋能产业互联与数字生态
下一篇:莓好佳园|生态产业扶贫,促进产业转型,绿化生

生态科学投稿 | 生态科学编辑部| 生态科学版面费 | 生态科学论文发表 | 生态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