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雄安生态补水超190个西湖

来源:生态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日报4月1日电 (记者侯黎强) 近日,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杜丙照在雄安新区成立4周年到来之际,接受了中国日报的专访。杜丙照表示,截至2020年底,华北地区累计实施生态

中国日报4月1日电 (记者侯黎强) 近日,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杜丙照在雄安新区成立4周年到来之际,接受了中国日报的专访。杜丙照表示,截至2020年底,华北地区累计实施生态补水85.4亿立方米,其中涉及雄安新区的生态补水26.9亿立方米,占总补水量的31%。生态补水为改善华北地区尤其是雄安新区河湖生态环境注入了强大活力。

据计算,雄安新区生态补水量相当于190多个西湖。

杜丙照表示,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超载,引发了河湖萎缩、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

“为推动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充分做好压减开采量‘减法'的同时,利用南水北调富余水量、水库汛前弃水等其他水源相机回补地下水,‘开源'做‘加法',直接补充地下水储量。”他说。

他表示,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水利部将流经雄安新区最主要的南拒马河作为3条试点河之一,开展河湖生态补水工作。水利部还组织有关单位签署了引黄入冀补淀供水协议,将黄河水纳入生态补水工作的水源之一。2019年以来水利部逐步将补水河湖扩展到京津冀三省市的22个河湖,其中涉及雄安新区的河湖有南拒马河、北拒马河—白沟河、唐河、瀑河、沙河—潴龙河、白洋淀等6个河湖。

“通过部门与地方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引黄入冀补淀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作用,生态补水成效显著。”他告诉记者。

杜丙照表示,入淀河流补水后生态水量增加,白洋淀水位逐年上涨并保持在6.5-7米,河湖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水面面积有所增加。

《雄安新区2019年大数据报告》显示,与2017年相比,2019年白洋淀水域面积整体增加了24.05%。南拒马河试点补水期间全线贯通,最大水面面积8.2平方公里。

实施河湖生态补水与地下水回补以来,南水北调水与引黄入冀补淀的黄河水,在白洋淀交融汇合,有效改善了白洋淀水质。2020年1月至9月,白洋淀湖心区水质改善为Ⅳ类,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5.28%。白洋淀供水水质明显改善,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优质水源。

他表示,生态补水以来,补水河湖周边地下水水位回升明显。以南拒马河补水试点为例,试点期间入渗回补地下水水量约1.14亿立方米,地下水回补影响范围达到河道两侧近12公里。与补水前(2018年9月13日)相比,2019年2月中旬试点河段两侧10公里范围内监测井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效果最为明显,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幅度达到0.97米,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均呈上升或稳定态势。

“社会影响调查表明,群众对生态补水极为关注,对补水效果满意。多条长年干涸的河道重现岸青、河畅、水碧面貌,不仅为候鸟和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栖息地,也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场所,大大提高了周边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他说。

他强调,水利部将继续总结经验,加强统筹协调,做好科学调度,强化监督管理和动态跟踪,优化外调水源、上游水库和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源调度,实施好唐河、沙河—潴龙河、北拒马河—白沟河、白洋淀等的生态补水,并力争多补水。

记者了解到,水利部还积极推进雄安调蓄库工程,保障雄安新区供水安全。

据水利部介绍,该调蓄库分上库和下库,总库容约2.5亿立方米,两库之间将建设装机规模达600MW的抽水蓄能电站。其防渗要求高,灌浆工程量大,为确保雄安调蓄库防渗效果,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雄安调蓄库现场灌浆试验工程已于2020年内开工建设。

雄安调蓄库主要任务之一是优化配置北调水量,南水北调中线来水丰枯不均,建设调蓄库可有效调节总干渠的供水过程,丹江口水库来水充裕时利用总干渠富余输水能力充库存蓄水源,待上游来水不足时向下补水,满足雄安新区多年平均供水量3亿立方米、供水保证率97%以上的高标准供水要求。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众多河流,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停水检修情况或突发事故停水风险。雄安调蓄库建设后,即使在每年为期3个月的总干渠例行停水检修期间,仍可有效保障新区生产生活供水需求。

安新区建设目标之一是绿色智慧新城,雄安调蓄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进一步增加张北地区风能、太阳能的利用,提升雄安新区绿色能源的消纳比例,提高电网供电质量,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网址: http://www.stkxzz.cn/zonghexinwen/2021/0402/842.html



上一篇:自治区公安厅推进全区森林公安改革 打造生态环
下一篇:老字号博物馆 打开记忆的窗口(讲述·老字号新

生态科学投稿 | 生态科学编辑部| 生态科学版面费 | 生态科学论文发表 | 生态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