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们的城→生态宜居的“塞上江南”

来源:生态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月的榆林,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清晨的沙河公园,市民们跑步健身坚持打卡;午后的榆林老街,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宽阔整洁的道路上,往来车辆川流不息;驱车驶入榆林高

四月的榆林,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清晨的沙河公园,市民们跑步健身坚持打卡;午后的榆林老街,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宽阔整洁的道路上,往来车辆川流不息;驱车驶入榆林高新区,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榆溪河畔两旁,河水潺潺风景如画……

城市大了,道路宽了,绿色多了,城市越来越宜居……这是生活在榆林这座城市群众的共同感受。“十三五”以来,榆林城区建成投用了一大批道路桥梁、公园绿地、公用环卫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城市承载力显著提高,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广大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科学引领

夯实城市基础设施

“我是老榆林城人,平时就在大街二街活动了,过去最远就到东沙和西沙。但是这几年,咱们榆林发展变化太快了,我每次坐车到了高新区,就像到了大城市一样,有种既高兴又振奋的感觉。”说起榆林城区的变化,今年82岁的老榆林城人郑月英颇有感触。

近年来,我市坚持用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定位城市建设,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大刀阔斧地开展城市化建设。我市启动了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确定了“两轴双心五组团”的带状组团式空间格局,并首次将城市用地范围扩大到神延铁路以西即西南新区,通过发展多点商业圈,发挥中心城市更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此后,我市还相继启动了第四、五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中心城区详规实现全覆盖,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服务功能全面增强,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间,榆林中心城区道路桥梁项目建设硕果累累,其工程数量、里程、完成投资量均为榆林城市建设史之最,可谓城市交通变化最大,市民感受最深、受益最多的五年。?

“近年来,我市汽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驼峰路与翠华路十字经常会发生交通拥堵,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期,常常一堵就是两、三个小时,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市交警支队二大队驼峰大队民警师愉峰深有感触说,自从开通了金沙路金陵大桥以及环城北路,市民们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多条出行路线,东沙基本不会再发生长时间的堵车。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五年来,我市始终把夯实城市基础设施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重点,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建设城市。目前,榆林中心城区形成以文化南路和建榆南路为主的旧机场片区路网系统、以滨河路和长安路为主的老城区路网系统、以东沙大道和金沙二路为主的东沙片区路网系统,城市路网与框架基本形成。

榆林城市发展在高起点规划和大规模建设中实现了华丽转身,正朝着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的目标阔步迈进。

精雕细刻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水清树绿,和谐之城。由北向南从榆林城区中部穿过的榆溪河,被称为榆林的母亲河,在历史上建设有多处灌溉工程,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市对榆溪河及两岸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治规划,如今的榆溪河生态长廊,集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生态、运动休闲于一体,放眼望去,满目皆绿,亭台楼阁,草翠花香,河水清澈。人们置身林中,尽情呼吸,流连忘返。

榆溪河生态长廊只是我市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宜居环境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建设“大水、大绿、大景观、大生态、大文化”园林格局的总体目标,依托榆林的河道水系、山川地貌等自然资源,坚持凡绿化必须“有规划、有文化、乡土化、园林化、多样化”的指导思想,以公园建设和河道绿化为重点,以道路绿化、绿地广场和园林式单位小区等建设为支撑,并向城市外围扩展,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塞上生态名市。

一座城市就像是一件艺术品,唯有经过精雕细琢,方能彰显独特魅力。我市依托河道水系、山川地貌等自然资源,先后建成了东沙季鸾公园、榆溪河生态长廊一期和二期北段东岸、沙地公园、28处社区公园,开工大墩梁森林公园、榆溪河生态长廊二期南段、红石峡沙生植物园、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等,对30多条新建道路进行绿化……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公园、广场投入使用,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的“美丽蜕变”。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网址: http://www.stkxzz.cn/zonghexinwen/2021/0414/911.html



上一篇:点金|专家:强化金融机构管治 改善地区金融服
下一篇:上海市林业总站协办2021上海国际博物科学绘画展

生态科学投稿 | 生态科学编辑部| 生态科学版面费 | 生态科学论文发表 | 生态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