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绿色是底色,生态是根基

来源:生态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曾经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污染城市,如今已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名片,从“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到“看不够的城市”,辽宁省本溪市的转变,得益于“生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曾经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污染城市,如今已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名片,从“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到“看不够的城市”,辽宁省本溪市的转变,得益于“生态立市”战略的坚定实施。

本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立“生态立市”主导地位,以法律形式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固化下来,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生态山城、美丽本溪”。

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刘琳玮的办公室,距离本钢集团板材炼铁总厂焦化分厂七号焦炉烟气脱硫脱硝项目,仅10分钟路程。自该项目运行以来,作为能源环保室副主任,她要在两处往返进行巡查检查,“我是这个项目运行效果的见证者,一年以来,板材厂区内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周围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作为厂二号焦炉烟气脱硫脱硝项目的日常运行的直接管理者,北营炼铁总厂焦化分厂一炼焦作业区副作业长董齐新觉得:“脱硫脱硝项目给北营厂区带来的变化很大,焦炉烟气排放治理效果显著,现在焦炉周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焦炉烟气脱硫脱硝项目是本钢集团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的缩影。近年来,本钢集团“算大账、算远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巩固提升环保治理水平,2019年投资1.1亿元实施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等环保超低排放项目。2020年4月,板材厂区、北营厂区2座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均建成投产,实现了焦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协同处理。目前,已建成的板材炼铁总厂、北营炼铁总厂焦炉脱硫脱硝设施的脱硫效率均达到90%以上,脱硝效率达70%以上,除尘效率达99.5%以上,污染物均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目前,本钢2020年投资1.5亿元实施的3套焦炉烟气脱硫脱硝项目建设已经开始土建施工,预计于2021年12月建成,将进一步降低焦炉污染物排放量,推动企业实现环保生产、绿色发展,展现新时代现代化钢企的“绿色范”。

不只是本钢。本溪市围绕生态工业,坚持绿色发展,推进钢铁产业绿色转型,实施“五矿共治”,建设绿色矿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加快建设废钢铁加工配送基地、生物质发电和煤气发电等项目。同时,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生态农林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发展指数居辽宁全省前列。

书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4月29日,本溪市第二个“生态文明活动月”启动仪式举行。活动以“生态山城 文明卫生”为主题,引导广大市民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自觉成为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每年5月,已被本溪市法定为“生态文明活动月”,写入《本溪市生态立市条例》。 为将“生态立市”战略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溪市提出建立完善《生态立市“1+N”法制保障体系》,是以《本溪市生态立市条例》为“母法”的涉关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开发、利用等系列地方性法规的总称。

目前,本溪生态立市法制保障体系已形成“1 6”格局,即出台了《本溪市观音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本溪市绿色矿山建设条例》《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保护条例》《本溪市枫树保护条例》《浑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本溪市太子河景区管理条例》。今年,本溪市正研究制定《本溪市城市规划区内山体保护条例》《本溪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今年本溪市的“生态文明活动月”,将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为重点,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倡导文明行为习惯,普及科学卫生常识,着力解决城市文明程度与绿水青山不相匹配以及城乡环境卫生不够好、健康生活质量受影响等问题。

展开生态旅游新画卷

4月底,来到位于本溪市南芬区的大冰沟国家森林公园,木兰冰谷瀑布中仍结着厚厚的冰层,最宽处近40米,如此冰瀑奇观,让来此的游客啧啧称奇。

据介绍,大冰沟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7%,地下水常年保持4℃左右,因世界中温带低海拔罕见的夏季冰瀑奇观而得名。景区“一溪九湖十八湾”,七十余处景点和娱乐项目,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游览体验。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网址: http://www.stkxzz.cn/zonghexinwen/2021/0508/1022.html



上一篇:“春华大赏”,枣庄市孟庄镇生态文旅系列活动
下一篇:21个让大家都无法忍住喷笑的科学实验

生态科学投稿 | 生态科学编辑部| 生态科学版面费 | 生态科学论文发表 | 生态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