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BR/> 精准科学依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

来源:生态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东莞市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定扛起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

近年来,东莞市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定扛起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2020年,东莞市如期夺取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胜利,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圆满收官。

色发展深入推进

东莞市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不动摇,实施严格的差别化环境准入管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速绿色“智造”产业发展,推动企业环保绿色化循环化水平不断提升,单位GDP水耗、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实现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2020年,全市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稳定达标,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57.1%,劣Ⅴ类断面实现清零;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实现好水更好、差水变好。

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91.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3,比2017年改善19.3%,6项大气污染因子全部达标,其中,PM2.5浓度比2017年下降29.4%。

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90%以上。

治理能力有效增强

“十三五”时期,新建污水管网1.2万公里,累计建成1.3万公里;新扩建污水处理项目18个,污水处理能力从258.5万吨/日提升至373万吨/日;危废收集处置能力达57.49万吨/年,生活污泥处理能力达2710吨/日(含910吨/日应急能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2万吨/日,实现新增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法治建设取得进展

东莞市颁布实施2部地方性法规。改革监管执法体系,出台加强监管执法重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实施意见,提出74项工作举措,推动落实七大方面改革。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650.2亿元,五年平均增速为6.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总数6381家,为2015年的6.5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比2015年翻一番

●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7.0%提升至54.2%

●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以上为“十三五”期间数据)

●化学需氧量减排比例30.3%

●氨氮减排比例18.2%

●二氧化硫减排比例16.18%

●氮氧化物减排比例9.66%

●万元GDP用水量降低36.6%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5%

●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1%

●“散乱污”企业整治超5.6万家

(以上为“十三五”期间数据)

东莞市因地制宜、干在实处,在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形成“四动四新”的东莞治污模式。

高位推动,系统构建责任新格局

连续4年高规格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1 N”治污政策体系。出台全市治污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及各年度、各专项工作方案,颁布生态环保政策文件近90份。

建立上下联动指挥体系。建立市级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和三级治水指挥体系(市级—流域现场—镇级)。

建立污染攻坚考核督导体系。设立市镇村三级河长,由市与镇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定出“时间表”;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执行力督导工作组,追责问责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单位18个、责任人员309人次。

目标带动,精准实施治污新举措

开展碧水攻坚战。对4大重点流域实施治理,采取多种方式拓展投融资渠道,全市污水工程投入约712亿元、超600个项目;公开招聘100名治污工程专业人才,充实各镇街治污技术力量;优化治污工程审批手续,审批时间缩短3个月。

开展蓝天保卫战。推动能源、产业、交通三大结构调整,全面启动21家企业自备电厂煤改气,整治VOCs企业1万余家,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

开展净土防御战。启动全市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投入5000万元完成3个土壤修复试点示范工程。

开展固废污染防治。对1.7万家危废产生单位实施规范化管理,对1187家重点涉废企业开展固废专项整治;基本实现全市医疗废物统一收运处置。

技术驱动,科学赋能监管新手段

强“智库”支撑。聘请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暨南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设计院等机构的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网址: http://www.stkxzz.cn/zonghexinwen/2021/0517/1060.html



上一篇:优化短视频版权生态,构建版权治理新机制|专
下一篇:青平:青年要勇担生态环境保护重任

生态科学投稿 | 生态科学编辑部| 生态科学版面费 | 生态科学论文发表 | 生态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