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划定生态红线 共享“绿色”红利

来源:生态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央视网消息 (焦点访谈):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实践。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实践。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之一,我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而措施之一就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今天我们就去四川荥经看一看,作为大熊猫的野外栖息地之一,这个县必须要遵守严格的生态红线,为生物栖息腾出空间,荥经经历了怎样的阵痛,又是怎么做的呢?

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个省,面积达到两万七千多平方公里。除了大熊猫,这里有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四川荥经县发展村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南入口。国庆假期游客络绎不绝,发展村村民郭红梅忙得停不下来。这是她开民宿的第九个年头。

过去,发展村的村民都是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伐木、挖笋、挖矿是村民们的主要生活来源。2012年前后,在政府的倡导下,郭红梅她们开起了民宿,打算从砍树人转变为守树人。可是头几年,国家公园还没有成立,相应配套没有建成,民宿经营很是惨淡。

焦虑的郭红梅面临着一道选择题,究竟是把民宿继续开下去,还是回到靠山吃山的日子?而同时期,刚刚换届的荥经县委县政府新班子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时,荥经县有三宝,小水电、矿业、木材,凭借这三大支柱产业,荥经在四川省县区经济实力排名位居前列,素有“荥老大”之称,但是,这一经济格局将因为一条生态红线的划定而受到严重冲击。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刚刚发布的白皮书指出,中国创新生态空间保护模式,将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

我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涵盖了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保护了绝大多数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四川,是最早划定生态红线的省份之一。

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肖桐等人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数据源,监控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状况和违法违规行为。

荥经有很多小水电站,他们贡献的税收超过荥经整体税收的六分之一。这一次,12家小水电,103家煤矿、花岗岩矿,32家小木材厂都划入了生态红线之内,即便像这样一个只有取水口在红线里的小水电站也要退出。

县里和上级部门协商能否保留一些,但是协商并没有成功。

无论如何争取,生态红线就像一条硬杠杠,始终贯彻生态优先的理念,不因经济发展而让步。与此同时,让县里没想到的是,刚刚划定了生态红线,又迎来一项更为严苛的生态保护措施。

这是来自顶层的制度设计。十八大以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加快推进。在刚刚发布的白皮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2015年,我国先后启动三江源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试点之一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和野生大熊猫活动相关的80多个保护地有机整合划入。

荥经县域内,一直都有野生大熊猫活动的踪迹。这一次,荥经县域面积的47%被划入到了国家公园中,生态红线也随之被调整到了占县域面积的48%以上,荥经县几乎所有的水电站、矿山、木材厂被划入红线,要在几年内逐步退出。这一下,全县经济陷入困境,排名雅安市倒数,“荥老大”变成了“雅老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成为了荥经县谋求发展的唯一途径。迫不得已逐渐退出的工业,让荥经的生态环境在逐年变好,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五年间由87.4%上升到98.1%。而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也给予了荥经一个契机。县里开始转型,着力发展生态旅游。其中,整个国家公园的南入口社区成为了重点打造的对象,发展村村民之前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如今,郭红梅的民宿一到节假日就供不应求,就连淡季也有老顾客光顾。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网址: http://www.stkxzz.cn/zonghexinwen/2021/1009/1406.html



上一篇:东营市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标杆
下一篇:王元丰:碳中和让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生态科学投稿 | 生态科学编辑部| 生态科学版面费 | 生态科学论文发表 | 生态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